您的位置: 首頁 > 乳飲頻道

困難歸咎澳亞、斥資15億擴產 明治放不下中國市場

出處:北京商報 作者:孔文燮 網編:陶鳳 2024-04-17

近日,日本明治控股公司(Meiji Holdings)發(fā)布消息稱,已對其利潤預期進行了下調。其中,關于中國子公司的牛奶和酸奶業(yè)務,預計將會產生約143億日元的非流動資產減值損失,這一損失被歸類為非經常性損益。具體到食品業(yè)務,明治將困難歸咎于其在中國運營的澳亞牧場業(yè)務。去年,澳亞集團虧損4.89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明治正持續(xù)加大在華投資力度。2024年1月,明治耗資15億元打造的工廠在廣州已投產,這也是其投資的第六家工廠,將為明治中國在華南地區(qū)的牛奶和酸奶業(yè)務提供保障。

明治乳業(yè)小紅書截圖

業(yè)績受累澳亞

近日,日本明治集團上市主體明治控股發(fā)布公告稱,對2023財年(截至2024年3月31日)業(yè)績預測進行修正,凈銷售額從此前預計的10985億日元修正為11130億日元,經常性利潤從此前預測的780億日元減少至760億日元,歸母凈利潤也從此前預測的510億日元下調至480億日元。

明治控股表示,“作為非經常性損益,我們預計與中國子公司經營的牛奶和酸奶業(yè)務相關的非流動資產減值損失約為143億日元(折合人民幣約6.75億元)”。對此,明治控股進一步解釋稱,相關的牛奶和酸奶業(yè)務的銷售環(huán)境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市場價格競爭加劇,導致了盈利能力下降,并特別指出了其在中國運營的澳亞牧場業(yè)務所面臨的困境,“由于飼料價格的大幅上漲以及原奶價格的下跌,該業(yè)務的盈利能力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此前,澳亞集團發(fā)布了其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年度財報,集團在報告期內錄得收入約39.24億元,相較于2022年實現了3.2%的輕微增長。與收入增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集團錄得虧損凈額約4.89億元,同比由盈轉虧。

澳亞集團在財報中直言,受消費環(huán)境影響,2023年乳制品消費增速是十幾年來最慢的一年,消費者對價格更為敏感,乳制品制造商之間價格競爭激烈。

2023年報告期內,澳亞集團原料奶售價由2022年的4650元/噸下降至4268元/噸,肉牛售價由2022年的33201元/噸下降至30670元/噸。這也使得澳亞集團2023年整體上毛利率大幅下滑,由2022年的23.2%下降至18.1%。

據澳亞牧場官網介紹,其最早可追溯至1997年,通過位于印度尼西亞瑪瑯的第一個奶牛牧場首次擁有了奶牛養(yǎng)殖經驗,目前在全國自營11座奶牛牧場和2座肉牛飼養(yǎng)場,位列國內五大奶牛牧場運營商之一。

押寶國內奶源

2020年4月,明治乳業(yè)(蘇州)有限公司的100%投資者、株式會社明治與澳亞公司的股東Japfa公司達成股權轉讓協議,以約280億日元(折合人民幣約為18億元)的價格收購澳亞公司25%的股份。在當時,這場交易被稱為明治史上最大手筆的收購案。在完成股權收購后,澳亞牧場成為明治的關聯公司。

明治在收購澳亞牧場時曾表示,其在中國的業(yè)績正處于穩(wěn)步增長階段。特別是冷藏牛奶業(yè)務,伴隨著市場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該業(yè)務以華東地區(qū)為中心的銷售顯著增長。

明治收購澳亞牧場有明顯的時代背景。2020年,正處于奶價上行周期,國內優(yōu)質奶源不斷被乳業(yè)巨頭瓜分。7月,蒙牛增持認購中國圣牧,成為后者最大股東;8月,伊利宣布1.83億元認購中地乳業(yè)16.6%股份;9月,中國飛鶴宣布以超30億港元收購原生態(tài)牧業(yè);10月,全球最大的乳制品出口商恒天然宣布以5.55億新西蘭元(約合人民幣25億元)的總價出售其在中國的牧場群,伊利所控制的公司和三元乳業(yè)系的公司成為接盤方。同時,各大乳企也掀起了新一輪牧場投資建設熱潮,伊利、蒙牛、光明等陸續(xù)在內蒙古、黑龍江、甘肅、寧夏、陜西、河北等地投資建設大牧場。

這一輪乳企對奶源的爭奪一直延續(xù)到2022年。據奶業(yè)專業(yè)雜志《荷斯坦》不完全統(tǒng)計,2021年全國新擴建牧場項目166個,涉及存欄98萬頭;2022年約148個,涉及存欄超100萬頭。2023年,隨著越來越多的牧場投產,奶源供給過剩情況愈發(fā)嚴重,各大乳企擴張才有所收斂。

目前來看,明治押寶澳亞有得有失。高級乳業(yè)分析師宋亮表示,“當初明治的白奶和酸奶在華東、華南地區(qū)的銷售情況不錯,為了擴張就需要有穩(wěn)定的奶源,所以入資了澳亞。這兩年澳亞業(yè)績下滑,明治又需要穩(wěn)定的、優(yōu)質的奶源,所以不得不承擔業(yè)績損失”。

在萬聯證券投資顧問屈放看來,明治牛奶在中國的產品以低溫酸奶、低溫牛奶、冷飲和巧克力為主,但是低溫酸奶又受到冷鏈物流偏弱等不利因素直接影響其銷售半徑。近年來乳制品上游市場存在奶源過剩導致的售價下滑、成本上升導致整體利潤率下降的尷尬場景??紤]到澳亞集團是中國前五大牧場運營商,從長期來看穩(wěn)定的奶源仍是明治牛奶重點關注的因素。

持續(xù)投資加碼

從2019年開始,明治持續(xù)在華投入,包括投資1.45億元對蘇州工廠進行擴產改造,并在2019年9月在天津建立了北方地區(qū)的首家工廠;2020年11月,明治向明治制果食品工業(yè)(上海)有限公司增資6.5億元,用以設立雪糕·冰淇淋的新生產基地,擴大這一業(yè)務在華的市場份額。2024年,明治繼續(xù)加大投資力度,斥資15億元建成的在華第六家工廠在廣州投產,相當于耗費明治2023年的六成歸母凈利潤。

株式會社明治社長松田克表示,“廣州工廠是明治集團在華南地區(qū)的首個牛奶、酸奶生產基地,同時也是明治集團唯一的乳制品和巧克力零食的一體化生產基地。今后將為華南地區(qū)的消費者帶來安全、安心的商品”。

知名戰(zhàn)略定位專家、福建華策品牌定位咨詢創(chuàng)始人詹軍豪認為,明治近年來不斷加碼中國市場,顯示出其對中國市場的重視和長期投入的決心,“對于明治來說,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提升品牌影響力和產品競爭力,將是其未來發(fā)展的關鍵”。

宋亮表示,“對中國市場來說,要堅持長虹的策略,很多外資企業(yè)都在撤場,明治不僅不撤,還要投產,從這點來看明治很有前瞻性。從市場前景來看,渡過困難期后,整個酸奶消費會迎來明顯增長”。

屈放表示,“中國乳制品市場仍有較大的增長空間,這也是明治牛奶投資中國市場的根本原因。明治牛奶的優(yōu)勢在于其先進的制造工藝和產品研發(fā),目前在中國市場沒有起色一方面與產品定位有關,另一方面確實也受到冷鏈物流的影響,未來可以與中國物流企業(yè)深度合作建立冷鏈物流產業(yè)鏈,擴大銷售半徑,同時在產品開發(fā)方面可以更加貼近中國市場的實際需求與消費潮流”。

對于此次資產減值的得失、未來在華發(fā)展戰(zhàn)略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通過郵件向明治中國發(fā)去采訪函,但截至發(fā)稿未收到回復。

北京商報記者 孔文燮

右側廣告

本網站所有內容屬北京商報社有限公司,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商報總機:010-64101978 媒體合作:010-64101871

商報地址:北京市朝陽區(qū)和平里西街21號 郵編:100013 法律顧問:北京市中同律師事務所(010-82011988)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276691 舉報郵箱:bjsb@bbtnews.com.cn

ICP備案編號:京ICP備08003726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45556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112022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