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中外企業(yè)文化

傳承紅色基因 弘揚革命文化研究——從井岡山斗爭實踐看危機意識和艱苦奮斗精神培育

奮斗百年路 起航新征程

出處:中外企業(yè)文化 作者:于加興 網編:中外企業(yè)文化 2021-12-30

未標題-1

一、井岡山斗爭中的艱苦奮斗實踐

馬克思說過:“如果斗爭只是在極為順利的成功機會的條件下才著手進行,那么創(chuàng)造世界未免就太容易了。”中國革命是經過28年的艱難奮戰(zhàn)才取得全國政權的偉大勝利的。1927年9月,毛澤東同志率領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部隊走上井岡山,在外有強敵壓境、內部條件極度困難的條件下,廣大紅軍指戰(zhàn)員和邊界群眾團結一致,自強不息,渡過了重重難關,創(chuàng)建了中國革命第一個農村根據地,開辟了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嶄新革命道路,迎來了中國革命的曙光。井岡山斗爭的勝利蘊含著極為豐富的理論成果,運用危機意識與艱苦奮斗的關系模型對井岡山斗爭的歷史進行深入研究,不但為理論模型提供了極具典型性的檢驗平臺,而且對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強化危機意識、傳承我黨艱苦奮斗精神具有多方面的時代啟示。

“這是中國的1905年”——對危機情境的深刻體認是井岡山時期艱苦奮斗的前提條件。在井岡山斗爭過程中,先后有兩次較大的挫折,一次是“三月失敗”。 1928年3月,當工農革命軍主力進軍湘南時,國民黨反動派乘虛而入,卷土重來,在敵人的瘋狂燒殺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除茅坪、大隴、茨坪、大小五井、九隴山等山區(qū)仍掌握在地方武裝手中外,遂川、茶陵兩縣城丟失,其他平原地段紅色區(qū)域被敵人占領一個多月。

在此次失敗后,我黨及時總結了經驗:在復雜的政治環(huán)境下,一個黨必須有清醒的頭腦,一個黨的組織必須正確執(zhí)行和理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否則,將會帶來慘重代價,對復雜環(huán)境更謹慎的態(tài)度為井岡山根據地的壯大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礎。

第二次是“八月失敗”。由于“上下錯誤傾向合流”,紅軍主力再次冒進湘南,“八月失敗”使紅四軍數量上約損失一半,邊界各縣城及平原地區(qū)全部被敵軍占領。為虎作倀的保安隊、挨戶團橫行無忌,白色恐怖滿城鄉(xiāng)。黨的組織和政權的組織大部分塌臺。富農和黨內的投機分子紛紛叛變,帶領反動派捉拿同志,邊界被焚之屋、被殺之人,不可勝數。

紅軍主力回到井岡山后,收復了失地,開始進行黨組織的思想整頓,以毛澤東為書記的特委對復雜的黨組織情況有了更清醒的認識。“若不給以無產階級的思想領導,其趨向是會要錯誤的。”為此采取了成立教育宣傳委員會、開辦黨團訓練班、貫徹民主集中制、提倡學習文化等措施,以加強教育。還就黨的改造與建設作出了較長期的規(guī)劃。在整頓邊界地方黨組織的同時,對邊界各級工農蘇維埃政府和各類群眾組織,也作了組織上和思想上的整頓。

1928年9月以后,邊界各級黨組織普遍開展了“洗黨”運動,下決心把那些不堅定分子以及投機分子清洗出黨。經過洗黨,黨員數量雖有所減少,但是黨的組織更加純潔,極大地提高了黨的整體素質和戰(zhàn)斗力,為邊界贏得更大勝利從組織上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艱難奮戰(zhàn)而不潰散”——對強敵和艱苦環(huán)境的奮力抗爭是井岡山時期艱苦奮斗的強勢動因。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塊紅色政權區(qū)域。國民黨反動派欲除之而后快,不僅進行經濟封鎖嚴加威逼,而且以數省重兵反復“進剿”。血與火的搏斗,呈白熱化地展開。井岡山斗爭時期,困難“有時真是到了極度”“吃飯大難”,各種日用必需品也極缺,“除糧食外,每人每天只有五分大洋的油鹽菜錢”,毛澤東在《井岡山的斗爭》中說:“現在全軍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還缺少布。這樣冷了,許多士兵還是穿兩層單衣。”

為了應付困難,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羅榮桓等一大批革命先輩在井岡山以自身的感人模范行動,鼓舞、激勵著邊界軍民。在戰(zhàn)斗中,他們身先士卒,沖鋒在前。在新七溪嶺戰(zhàn)斗中,紅軍被敵人密集的火力壓得抬不起頭來,軍長朱德親自提起一挺機關槍,沖上前沿,向敵人猛烈掃射,一顆子彈打穿了他的軍帽,他全然不顧。在進軍途中,毛澤東的腳底打起了血泡,雖然走路吃力,沿途仍給紅軍官兵講形勢、講任務,幫助他們堅定革命信念;在茅坪,他將身穿的棉衣送給房東謝槐福,又將烤火用的木炭送給魏大娘;警衛(wèi)員給他端上一碗大米飯,當他知道戰(zhàn)士喝野菜湯時,便將這碗飯倒在鐵鍋里拌勻,與戰(zhàn)士一道同甘共苦。

“為主義而犧牲”——對共產主義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是井岡山艱苦奮斗精神的深層支撐。當有人提出“紅旗究竟能打多久”這個疑問時,毛澤東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觀點,結合井岡山紅色區(qū)域的斗爭實際,闡明了湘贛邊紅色區(qū)域在中國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相結合,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科學預見。

崇高的理想和堅定不移的信念,是井岡山精神內涵的靈魂所在,也正是這種崇高的理想和堅定不移的信念,吸引著無數的英雄豪杰匯聚井岡山,共謀大業(yè)。在共產主義崇高理想的鼓舞下,井岡兒女對革命充滿必勝的信念。這一時期僅井岡山地區(qū)就有8萬多人為革命犧牲。有許多烈士寧愿被敵人開膛剖腹也決不出賣革命同志!

二、強化危機意識和艱苦奮斗精神的啟示

毛澤東說:“一萬年以后,也要奮斗。”黨的這段歷史,給中國太平保險集團當前工作實踐帶來深刻啟示。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保險業(yè)本身就是承擔著巨大風險的行業(yè),這就決定了它在發(fā)展中對危機必須具有很強的敏感性。尤其是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保險企業(yè)遇到了雙重危機:一方面,與其他商業(yè)企業(yè)一樣,疫情使企業(yè)員工的健康與生命受到嚴重威脅,企業(yè)無法正常運營,特別是傳統的面對面銷售模式受到強烈沖擊;另一方面,由于保險企業(yè)以風險為主要經營對象,危機在給社會經濟和人類健康帶來重大威脅的同時,還給保險企業(yè)帶來了相當大的負擔。面對公司發(fā)展面臨的巨大挑戰(zhàn),我們必須以史為鑒,著眼內外勤員工思想特點,完善機制,下大力氣強化危機意識和艱苦奮斗精神,在化解風險和挑戰(zhàn)中有更大作為。

一是反思問題與差距,增強危機意識和艱苦奮斗精神的目標策動力。井岡山的革命斗爭難,難在敵強我弱,處境艱辛,舉步維艱。同樣,在太平集團發(fā)展歷程中,也不是一馬平川、康莊大道,而是始終處于各種困難和挑戰(zhàn)之中,需要付出艱辛努力的。從抗日戰(zhàn)爭、國共內戰(zhàn)到新中國建設時期,太平保險始終堅守初心,服務于國家和人民,比如承保戰(zhàn)時重要戰(zhàn)略物資豬鬃、錢塘江海塘修筑工程的工人口糧,民安保險則協同廣大華行,源源不斷地為地下黨組織與抗戰(zhàn)前線提供資金和物資支持,過程曲折艱辛,充滿創(chuàng)業(yè)者心酸。有人說,一部太平史就是民族保險業(yè)的奮進史。從周作民、宋漢章、盧緒章開始,一代代太平人前赴后繼,接續(xù)奮斗,與國家同呼吸,與民族共命運,唱響一首首時代贊歌。

我們必須認識到,時代精神根植于優(yōu)良傳統之中,優(yōu)良傳統吸收時代精神,時代精神才能具有牢固的根基,優(yōu)良傳統才能保持強大的生命力。因此,在保險行業(yè)從事管理工作,必須順應時代的發(fā)展和歷史條件的變化,不斷賦予傳統以新的內涵,創(chuàng)造新的實現形式,例如尊重員工的首創(chuàng)精神,注意總結內外勤員工實踐的新經驗,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作出冷靜的理論思考,而不是玩弄概念、?;茏?、標新立異、脫離客觀實際。無論哪種方法、什么途徑,目的只有一個,即通過員工危機意識培養(yǎng)的強化,使員工切身感受企業(yè)發(fā)展與自己的關聯性,使員工的危機意識成為自覺行為,使其具有能正確認識自己、能辨識危機并能獨立處理危機等諸能力。

二是保持警醒與反思,增強危機意識和艱苦奮斗精神的激勵驅動力。在推進公司發(fā)展的道路上,會遇到各種困難和阻力,也少不了荊棘和坎坷。缺乏艱苦奮斗精神,幻想一帆風順,就不可能正視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風險,也不可能很好地解決遇到的各種新情況新問題。公司應從實際出發(fā),強化危機意識充分做好艱苦奮斗的準備,把有限的經費用到一線展業(yè)上,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成果;完善管理機制,以勤為本,以儉修身,勤儉辦事,充分發(fā)揮現有條件的最大效能。同時,以公司自身經歷的危機實踐和其他公司的危機案例為教材,在員工中開展危機應對教育;建立并完善危機預測機制,制定危機管理計劃。

三是激發(fā)活力與激情,增強危機意識和艱苦奮斗精神的約束制動力。井岡山的條件是極度艱苦的,井岡山的斗爭也是極度危險的,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將士一直保持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旺盛的斗志,以驚人的毅力和吃苦精神,克服種種困難,始終堅持艱苦卓絕的斗爭。他們之所以不怕犧牲、戰(zhàn)勝困難、英勇戰(zhàn)斗,是因為他們有為在中國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和為求工農大眾徹底解放的堅定信念,他們才能無私無畏,立場堅定,英勇作戰(zhàn),前仆后繼,不怕犧牲,勇于獻身。從太平保險的紅色基因來看,從抗日戰(zhàn)爭、國共內戰(zhàn)到新中國建設時期,太平洋保險始終堅守底線,把服務于國家和人民作為不懈的職責。如今,環(huán)境變了,但危機意識和艱苦奮斗的精神需要繼續(xù)傳承下去。因此,要通過健全權力制約機制和監(jiān)督機制,加強黨內監(jiān)督、法律監(jiān)督、群眾監(jiān)督和輿論監(jiān)督,建立起嚴格、具體、可操作、易檢查的財政制度,強化預算管理和審計監(jiān)督,加強財政專戶管理,推動公司各層面在廉政建設和各項工作中切實負起責任。

我們必須堅持開放性原則,在開展工作中保持旺盛的生機、活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不斷對市場經濟的理論和實踐進行研究探索并借鑒吸收其積極因素,相應地采取一些新的工作思路,新的工作方式。同時,在提升太平品牌形象過程中,厚植“紅色基因”,弘揚“擔當、務實、協同、奉獻”太平企業(yè)精神,堅持在走心入腦上下功夫,充分發(fā)揮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讓黨組織成為企業(yè)最堅強的堡壘。

有危機并不可怕,沒有危機才是可怕的,而沒有危機意識是更可怕的。有了危機,辯證地看待、處理危機,才能使公司實現健康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之路,危機是企業(yè)獲得快速發(fā)展的源源不盡的動力。同樣,強化員工的危機意識,才能防患于未然,企業(yè)要想快速發(fā)展,就必須從思想上有著根本的轉變。孟子云“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正是道出這樣的道理。但危機意識的培養(yǎng)不是教條的,只有辯證地運用,傳承艱苦奮斗爭精神,才能化“危”為“機”,更好地光大品牌形象、推進本公司的發(fā)展。

文/于加興(作者來自太平人壽青島分公司)

本文刊載于中外企業(yè)文化2021年第8期

 

右側廣告

本網站所有內容屬北京商報社有限公司,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商報總機:010-64101978 媒體合作:010-64101871

商報地址:北京市朝陽區(qū)和平里西街21號 郵編:100013 法律顧問:北京市中同律師事務所(010-82011988)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276691 舉報郵箱:bjsb@bbtnews.com.cn

ICP備案編號:京ICP備08003726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45556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112022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