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 > 商報觀察 > 西街觀察

海底撈“錯失”自己

出處:北京商報 作者:陶鳳 網編:王巍 2022-08-16

14日晚間,海底撈發(fā)布了上半年財務數據,結果不盡人意。海底撈上半年凈虧損預計超2億元,在港上市4800億港元的天價估值如今跌至不足千億。

海底撈的神話,轉眼間就不神了。這個餐飲界的明星企業(yè),不僅在資本市場失意,也在消費者那兒失了寵。

疫情籠罩之下的餐飲業(yè)確實很難,但海底撈的問題不僅是應對艱難的外部環(huán)境,還在于應對急速“長大”后復雜的自己。

海底撈大肆開店差了一點“時運”。2020年疫情初期,外界環(huán)境有目共睹,海底撈逆勢瘋狂擴張,牢牢占據火鍋行業(yè)的頭把交椅。此后不得不急剎車,關店數百家仍無力止損。

“時運”之外,總要從自己身上找找原因。“百店一道關,千店一道關。”不光餐飲界,很多連鎖門店運營都流行這樣一句話。大基數門店擴張對于連鎖餐飲品牌運維管理能力、人才梯隊建設、架構體系挑戰(zhàn)都是高強度的。

瘋狂的擴張,讓海底撈吃不消。不僅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一味激進開店,可能面臨“能力配不上野心”的錯付。

每個企業(yè)都講究護城河。海底撈的護城河是什么?如果是服務,那么就等于是“人”。服務的最終執(zhí)行者是人,而能夠達到海底撈需求的“人才”,有需要養(yǎng)成周期的“打工人”,也有穩(wěn)定而優(yōu)質的業(yè)務骨干。

在去年11月的關店公開信中,海底撈坦承,為了配合迅速拓展的新店運營,很多尚不能擔任店長的員工被趕鴨子上架。

有了店,不等于有了人。相反,在海底撈,有了店,必須要先有人。讓供應鏈覆蓋終端,海底撈可以在極端的周期內開上百家店,但不見得能在如此短的周期內碼齊業(yè)務需要的人。

換個角度,如果海底撈的護城河不是服務,就算那些一學就會的“扯面表演”,那些帶著巧思的美甲服務,那些把消費者捧在手心的感覺,終究沒什么打破不了的服務壁壘。

只能回到火鍋本身。消費者不會背叛火鍋,不代表他們不會背叛海底撈。相反,他們可能在性價比、口味、風格、品牌上,選擇“見異思遷”。

曾把海底撈當作“前輩”的巴奴毛肚火鍋被粉絲一再封神,有望成為下一個上市火鍋企業(yè)的撈王、七欣天,相繼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全力沖擊IPO。

海底撈董事施永宏此前曾說,“所謂的文化其實就是精神文明,但是當你沒有經濟文明做基礎的時候,什么都是白搭”。

2018年9月26日,海底撈正式上市。從一個只有4張桌子的小火鍋店,到封神登陸資本市場,海底撈走了整整24年。而從火鍋第一股的高光時刻,到如今漸漸走下神壇,海底撈用了不到4年。

北京商報評論員 陶鳳

右側廣告

本網站所有內容屬北京商報社有限公司,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商報總機:010-64101978 媒體合作:010-64101871

商報地址:北京市朝陽區(qū)和平里西街21號 郵編:100013 法律顧問:北京市中同律師事務所(010-82011988)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276691 舉報郵箱:bjsb@bbtnews.com.cn

ICP備案編號:京ICP備08003726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45556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112022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