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在中國的故事還在狂飆,但上頭的圍觀群眾已經越來越少了。
2月20日,復旦團隊發(fā)布國內首個類ChatGPT模型MOSS,但由于訪問壓力過大,當晚MOSS服務器被擠崩。2月21日,MOSS官網發(fā)布公告致歉,稱最初的想法只是內測,但計算資源不足以支持如此大的訪問量。復旦團隊直言,MOSS還是一個非常不成熟的模型,距離ChatGPT還有很長的路需要走。
客觀地說,ChatGPT在全世界點燃了新一輪AI革命,海內外關注度陡增,越來越多“關聯”企業(yè)跟風而上,真真假假,讓人一時分不清到底誰是誰非。
細數起來,ChatGPT真正出圈不過一個月,但這一個月里,各種“魑魅魍魎”卻已經層出不窮。因為在互動平臺大聊“CPO”及“ChatGPT”相關問題,通宇通訊直接收到深交所關注函,要求說明是否存在“蹭熱點”情形;如果不是寺庫主動發(fā)聲進軍ChatGPT領域,不少人甚至還想不起來它欠款跑路的往事。
產品未見,炒作先行。ChatGPT當初的經驗轉眼成了新的困境。從當初的NFT,到此后的區(qū)塊鏈、元宇宙、Web 3.0,似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一個概念橫空出世,如颶風過境般引起企業(yè)蜂擁而上,最后又銷聲匿跡、無人問津。
有些企業(yè)抱著“先上車后買票”的心理,無論是否有底層技術的支撐,先蹭為敬至少不虧。概念炒作慣有套路,有技術壁壘、信息差的國際科技創(chuàng)新更容易成為短期炒作的對象,玩“虛”的層出不窮。
而要搞出實的,則要從“熱鍋”里跳出來。有投資者戲稱,ChatGPT是在冷板凳上“坐”出來的,ChatGPT提供了“冷板凳”樣本,扎實的產品,并非為了走紅而設計。
在商業(yè)價值爆發(fā)和基礎研究投入之間,搞人工智能更要耐得住寂寞。放棄眼前的短期紅利表面很不“劃算”,跟在別人后面,恐怕能吃一時的紅利。
ChatGPT爆火之后,有一個問題常常被討論:中國為什么沒能誕生本土版的OpenAI。這個答案糾結著長期以來國內人才、投入、基礎研究以及投資風格等方面的復雜因素,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中國版的OpenAI不會誕生在跟風中。
人們對于中國版ChatGPT的猜測和MOSS的討論,既是對這場人工智能大賽的熱切圍觀,更是時至今日人們對于科技創(chuàng)新的萬眾期待。中國互聯網巨頭皆已入場,國內市場更不缺應用場景,對相關領域的賦能已經迸發(fā)出無限的想象。
于科技而言,既要仰望星空,更要不問“錢”程。前搜狗CEO王小川說,中國需要自己的OpenAI,就需要技術理想主義,這種理想主義還需要有愛國之心、商業(yè)智慧和學術尊重去獲得政府支持,推動企業(yè)聯盟和學術界協同。
我們仍然期待中國能誕生真正的“MOSS”,但科技上的事兒,一口吃不成胖子。
本網站所有內容屬北京商報社有限公司,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商報總機:010-64101978 媒體合作:010-64101871
商報地址:北京市朝陽區(qū)和平里西街21號 郵編:100013 法律顧問:北京市中同律師事務所(010-82011988)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276691 舉報郵箱:bjsb@bbtnews.com.cn
ICP備案編號:京ICP備08003726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45556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1120220001號